當時的我既沮喪又自責,覺得自己「能力差又懶散,實在很差勁。
讓邱誤以為陳作秀、挑釁。陳柏惟強調,台灣是一個多元的國家,既然已經有《國家語言發展法》給他這個機會,他也尊重使用不同語言的人,但不應該勉強別人講什麼語言,過去配合國防部比較聽不懂台語,他也會用中文來質詢,今天希望立法院既然有翻譯,來這邊翻譯質詢「這樣也不行嗎?」並批評邱國正明明聽得懂,卻裝作聽不懂,還說邱國正「鴨霸」,邱國正則當場嚴正否認「鴨霸」,並認為在立法院的場合,大家工具如果一致,會讓工作更加順暢,他是「好心勸委員」。
陳柏惟也說明,立法院幾次發生母語溝通不良事件,因此提案通過立法院使用通譯服務,讓大家在國會可以自由的使用自己的母語,他把這件事情當作政績宣傳,公部門由上而下可以讓質詢內容讓更多人知道。而團隊檢討這次事件,原因在國防部、立法院與他的認知不同。各族群的民意代表使用客語、台語、原住民語等各種國家語言問政時,若政府官員語言不通,都可以透過即時翻譯,同步了解。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,也是感情與認同。昨天是立法院新會期剛「開學」,陳柏惟也在國防外交委員會登記質詢,並打算啟用立法院剛剛新設的台語傳譯機制。
如果立委堅持傳譯,他會按照規定,要求傳譯再講,但質詢時間無法因翻譯而增加。邱國正找來國防部常務次長李宗孝協助翻譯,未請坐在委員會席間的傳譯。行政院並於2021年5月推出「簡訊實聯制」,民眾只要掃描QR code傳送簡訊至1922即可完成實聯制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民眾不能調閱自己的足跡,有違《個資法》現行規範 另外,在當事人行使《個資法》權利的部分,個資當事人依《個資法》第3條享有查詢、閱覽或製給複製本等權利,指揮中心雖於今年9月推出「簡訊實聯制-民眾資料調閱紀錄」平台,民眾可至該平台查閱28日內有無疫調人員調閱過民眾的簡訊實聯制資料。因此,不論是姓名、電話或位置,均應為我國《個資法》所保護。然而,民眾卻無法查詢其自身的足跡紀錄。文:喵喵科技法律隨筆 每到一個地方,拿起手機掃描QR code傳送簡訊或是填寫聯絡方式,已經成為疫情期間的常態。
然而依照指揮中心提供的「實聯制登記表範本」備註中,其關於當事人權利行使的內容係保留給各場所填入,指揮中心明顯尚未認識到其作為委託人,必須負責回應當事人權利行使的此一事實。然而,日前卻有新聞媒體報導「實聯制」是第二無用的防疫措施,甚至相關實聯制措施亦引起對於個資保護的疑慮。
如本文前揭說明,指揮中心基於委託人的地位,其必須以適當方式使民眾行使其《個資法》上的權利,例如以便利的方式查詢其28日內的足跡紀錄。儘管指揮中心的實聯制措施指引,便曾提醒如以紙本供當事人填具個人資料時,應以遮蔽或其他適當方式保護填寫者之個人資料,避免後填寫者得閱覽先填寫者之個人資料,並且各主管機關應依《個資法》第22條規定,監督所轄非公務機關【德國大選開票】梅克爾所屬政黨創下二戰後最糟成績,新總理誕生還需耗時數個月 由於德國總理並非直選產生,而是國會席次底定後由政黨間組成多數,從多數聯盟裡選出聯邦總理,因此只要能成為國會裡多數聯盟的最大黨,那其黨推出的總理候選人自然而然就會成為新任德國總理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《霧谷晶策》觀察,就目前德國各個主要政黨政治人物對中的表述來看,都可以看出其態度相較過去是逐漸轉為強硬,而其中又以綠黨和自民黨立場最顯得強硬。
對中國來說,最糟糕的狀況是綠黨的貝爾伯克勝選,因為綠黨長期對中政策強硬且明確。德國政壇變天,對中政策也將迎來改變? 隨著梅克爾的時代即將落幕,由梅克爾主導長達16年的對中政策勢必也會迎來新的改變。此外,僅有不到20%的受訪者,反對各種形式的對中強硬政策。根據目前開票數據,社會民主黨(SPD)的25.7%、基民盟與基社盟(CDU / CSU)的24.1%、綠黨(Green Party)的14.8%和自由民主黨(Free Democratic Party, FDP)的11.5%。
社民黨、綠黨和自民黨。根據《美國之音》(Voice of America)報導,社民黨外交政策發言人施密德(Nils Schmid)曾在先前表示:「梅克爾的對中政策『已經過時』,以為深化經濟關係就會讓中國變得更自由民主的假設,並未成真。
並且,其黨在5月的政黨代表會上,刪除了其競選綱領中的「一中政策」的表述,認為這個政策讓中國有藉口打壓香港的異議人士,並威脅台灣的民主自由。雖然如我們上述所說,其對中政策仍會受到聯合政府的組成影響,但作為總理,其主導政策的權利是難以匹及的。
傳統一大一小聯合政府不再,三黨聯合勢在必行 就目前結果來看,若要組成支持度超過5成的聯合政府,是不可能像過去一樣以「一大一小」(即一大黨和一小黨)的方式組成。」 但他也指出,「新冷戰對我們是非常有害的。相較於過去兩黨(一大一小)的聯合政府,未來三黨組成聯合政府在各項政策的制定上,相較於過去勢必會有所改變,由於政黨的在各項政策的理念各有不同,可以預期,未來聯合政府在政策制定和討論上勢必會出現摩擦,因此,如何確保聯合政府不會因為意見分歧過大而「撕破臉」,勢必會成為新聯合政府的一大挑戰。」拉舍特認為,歐洲必須正視這場競爭,在許多技術領域需要取得主導權,「歐洲需要創造自己的絲綢之路。社民黨、綠黨和左翼黨。」 除此之外,根據《路透社》(Reuters)上月的報導,綠黨的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表示,德國需要對中保持強硬,限制中國參與敏感經濟領域,並團結歐洲一致對中。
此外,綠黨在先前也曾表示,將推行以「價值觀」和「保障人權」的對中政策。他當時就表示:「無庸置疑的是:中國是制度對手,侵犯人權,不是民主國家。
而與梅克爾同「出身」自基民黨的拉舍特,從他的發言可以看出,其對中態度相當類似於梅克爾,若他在談判過程中以「黑馬之姿」當上德國總理,也有很高的機率會延續過去梅克爾的對中政策。《德國之聲》引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(SIIS)研究員葉江的發言,他認為:「無論最終是社民黨的蕭茲或是基民盟的拉舍特贏得選舉,德中關係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。
德國於9月26日舉行大選,各界都張大眼睛關注究竟誰會成為「後梅克爾時代」的新總理。北京如何看待德國大選 根據《德國之聲》的報導,由於中國希望梅克爾的對中政策能被延續下去,所以相較於長期對中態度強硬的綠黨、自民黨,中國更希望社民黨的蕭茲或基民盟的拉舍特能組閣,因為中國希望他們的對中政策能有一定的連續性。
此外,先前作為德國漢堡市長的他,在當時也相當支持與中國合作。不過,就目前的結果,貝爾伯克恐怕是難以登上總理大位。而這兩黨強勢的對中態度,在未來若成為聯合政府的一個部分,勢必在對中政策的制定上,會產生不小的影響。因為原先由梅克爾(Angela Merkel)帶領的基民盟,失去其長達16年於德國政壇的領導地位,異軍突起的社民黨也有最大機會領導接手「後梅克爾時代」的德國政府,替德國帶來一番「新氣象」。
而他作為現任德國副總理和財政部長,不但對德國目前的對中政策相當熟悉,其財政部長加上副總理的經驗,勢必讓他相當了解中國在經貿上對於德國的重要性。再者,觀察國會第四大黨、且可能成為聯合政府的自民黨,也要求針對中國人權的侵犯問題採取強硬回應。
我們必須也將會持續對此做出批評。綜合以上因素,可以預期蕭茲很有可能一定程度的延續梅克爾的對中政策,對中採取「務實」為主的態度。
根據民調公司「福沙」(Forsa)的報告,此次的聯合政府,很有可能會出現三黨組成聯合政府的情況,而目前情況看來,最有可能的組合分別為:社民黨、基民盟和自民黨。目前的席次來說,由社民黨候選人蕭茲(Olaf Scholz)領先,緊跟其後的則是基民盟的拉舍特(Armin Laschet)和綠黨的貝爾伯克(Annalena Baerbock)。
我們分析,社民黨的蕭茲很可能在後續組閣談判中,成為新一任德國總理(編按:9月6日娘娘的經紀人在個人臉書表示,經過他與娘娘的討論後,決定將此支影片下架。Sorkin舉例: 如果今天共和黨的議員一起說地球是平的,隔天《紐約時報》頭條就寫「民主黨跟共和黨無法在地球形狀上達成共識。有些人可以放棄沒關係 其實張守一/護家盟之流,是有計畫地在創造論述來達成組織目的,他們本來就是要來擾亂你,不是要來跟你對話,所以這些人就放棄吧,也不要給他們舞台。
古代歷史就不用說了,台灣可是在1985年修改《民法》後才真的確立單偶制欸(啊不然王永慶這類有錢人應該早犯了重婚罪,我們這些死老百姓哪裡來的八卦可以看)(其實很難看) 如果我們認為家庭的價值是提供溫暖和愛給每一個成員,那當然要守護這個價值啊。放棄了事實也放棄了善良 今天娘娘是為看似中立而放棄了事實,還是為了流量而放棄了善良,我不知道。
到底你是不接受跟你意見不同的人、還是對方的意見真的不合理。一旦你質疑他(因為真的有很多事實錯誤、邏輯不通跟言行不一),他就會拿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」去包裝他的謊言,如果你又是一個希望可以面面俱到、傾聽每一種想法的人,你很有可能就會掉進文化相對論的陷阱裡覺得,「對啊,他也可以有他的意見......」 有興趣的人可參考閱讀這篇文化相對論的陷阱。
雖然根據她自己的說法,她之前並沒有做足功課,並不知道張守一的背景,但這個說法也很牽強。但如果你身邊真的有認為家庭價值很重要、不能隨便更改、或擔心這些改變造成不確定性的人,如果他是重要的人並且你行有餘力的話,試著找到你們在乎的事情的共通點,很有可能你們講的內容一樣,只是用詞不同而已,就像M&Ms巧克力五顏六色,其實裡面都一樣好吃(?)。